請注意

知识共享许可协议

本作品由黃鶴昇创作,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3.0 未本地化版本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

《先驗哲學研究》推薦序

推 薦 序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車慧文

山明水秀的德國南方巴伐利亞邦,有一座特別受旅遊者青睞的古堡,名叫:新天鵝堡。它四週山巒起伏,被廣闊碧綠樹林包圍,環繞著不遠處閃閃發光的森林小湖。無論是春風料峭或冬熙映雪時節,常會看到有位華人青年沈思漫步其間,享受大自然的賞賜,不懈地探求宇宙人生真理與存在的奧秘。他就是本書作者,勤於反思與對比的歐華作家,自學成才的哲學研究者,黃學昇。

 

筆者有幸在歐洲華人作家協會華沙年會上和學昇弟比鄰而坐,談話甚歡。得以認識他安靜木訥外表之下,熱愛生活和追求真理,鑽研哲理的另一面。學昇弟自謙詡為:遊牧民寫手;這同時也說明他身為中華遊子,客居他鄉異域自由自在的生涯與寫作。

 

年會圓滿結束,與會者各奔東西。一日我正閒坐北德家中,驚喜收到 “聚寶樓”(學昇弟的書房)寄來小包一個,內藏 “宇宙心論” 與 “老莊道無哲學探釋” 大作各一。我雖屬德國大學 “哲學社會學院”博士畢業生,但多年來教學工作限於文學,語言翻譯方面,對哲學論著接觸不多;雖讀過少許尼采和叔本華的著作,總有瞎子摸象之感,不知西哲所云何物。如今手捧學昇弟心血結晶,不免深怕辜負作者的美意與哲思。然而,初讀寶書後很快發現,書中用詞淺白,比喻說明採用時代事物恰到好處;他不厭其煩反覆說明和不同角度的例證,居然“誨人不倦”使我這“門外姊”深受吸引,而且做到讀完全書,並在相當程度上讀透,可以算是讀明白了。

 

下面將取數例來與讀者分享個人暢讀本書的經驗:

 

其一, 作者非常敬佩歐洲18世紀一位哲學大師-把形而上學起死回生的康德(Emanual Kant, 1724-1804)。認為康德最大成就在於他的“先驗論”,就是“我們的認知如何成為可能的?” 人的心性在和外在事務接觸,產生作用(經驗)以致生成知識之前,必然天生有“主觀認識能力”才會起相互作用。這種人類天成的認識能力被康德以科學方法證明了。(頁212)

 

其二, 康德名著之一,對“純粹理性的批判”並非是擴張“知識”,而是要校正理性思考下產生的偏頗“認識”;因為由“感性直覺”提供的認識,經“知性信息綜合”再上升到“理性認知”(道德知識和決策來源),最後形成觀念(信仰,教條等等...),導致吾人原有天成的反思能力,判斷能力均無法自主,成為 “目的論“ 的思辨方式,思維圍著預設目的打轉,單向思維漩渦內越陷越深,最終造成極端教條和恐怖主義。人為暴力橫行世界再也無法遏止,這就是理性的侷限和危機。

 

其三, 作者旅居德國的”人間天堂”巴伐利亞三十多年,潛心研究 “天人分際”。在韋伯的“寬容哲學”(Max Weber,1864-1920)和哈巴慕斯的“溝通哲學” (Jürgen Habermas, 1929- )被證明無法解決利益衝突的爭戰,民主理想與專制主義已走入水火不容地步的今天,全世界烽煙四起,國與國內外彼此殘殺慘烈至極,早已為地球人類逃難大遷徙拉開序幕。生性善真的作者學昇弟感觸良多埋首苦讀,悟出 ”獨與天地精神往來“ 方為達到 ”天地之大美“ 的正途!在讚賞康德思考歐洲哲學的現實之餘,也提出了他個人的創新 “無驗哲學”--徹底的無經驗哲學,無半點的存在論。(宇宙心論,獨立作家,2014台北)

 

後世的哲學研究者總結 “先驗認識論”內容,認為康德說出了獲得“認知”的規律與法則。學昇弟認為康德哲學最具深義重點成就為:(1)形而上學作為科學是如何成為可能的? (2)“先驗論” 的綜合判斷是怎樣構成的?而第二點正是現代電腦人工技能成為可能的理論基礎。這裡作者以電腦輸入“軟體”作為人類心性“本知”的比照,十分貼切(頁34, 98等)。經由不同角度和不同哲理比較和互動,學昇弟洞察到 “先驗道德律令”不能解決人生功德圓滿,達到至極的問題。最終他從康德回到老莊,回到釋迦摩尼,並發現康德理論有 “自然哲學-道德哲學” 的分野,實際也是莫須有的。

 

於是作者如是說:吾人只需關閉“認識”的方程式,也就是不啟動“認識”的方程式,進入老子“玄覽”的境界,就能跳出是非道德的價值迴旋,進入“審美”的感性大門。(頁82)至於莊子思想以直覺,自發性和自然界和諧共處的特色,通過神秘和詩意的寓言隱喻,來敦促吾人擺脫概念與固有觀點的束縛,”反其道,復其性“,”各復歸其根“ 以迎向不斷變化中的存在世界。這裏作者曾在他的 ”宇宙心論“里強調莊子的”無無“境界,不需要意識來辯證的心性探源。(見前,頁138以下)

老莊之學尋求 ”中道“,以”無為,空,寂“ 狀態下的美德與 ”道“ 和萬物永續保持和諧。這樣沒有是非利害關係,沒由價值取向的心性狀態,即為達到探索成熟人生最高點的審美觀。走筆至此,反思作者如此這般地解答了存在於自然界與人間世的奧秘,我們難道不該踏著學昇弟開啟的捷径,静心反思你我曾经走过的岁月,趁着日正當中和夕阳无限好時節,调整我們的视野和方向,一同來走完這趟愉快的生命之旅?!”

 

 

------------------誠摯推薦給您-------------

 

車慧文寫於北德東海之濱

車慧文,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哲學社會學博士,學者,作家,翻譯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