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注意

知识共享许可协议

本作品由黃鶴昇创作,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3.0 未本地化版本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

儒學與易經

儒學與易經

什麼是儒家學說?我曾經在我書「孔孟之道判釋」提到過:說儒有兩大弔詭:一是什麼是儒?說不清楚。二是儒學核心內容仁是什麼?也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和概念。在孔子時代,儒是專門主持朝廷祭事的官,但我們以此來說儒是關於祭祀的學問顯然不通,儒學顯然包含很多其他的學問。如我們常說的「仁義禮智信」、「孝敬恭敏惠」、「忠義廉恥」⋯等。儒家學說是一個很奇怪的學問,孔子是它的祖師爺,它不叫孔學?尊孔孟之道為其綱常倫理道德,但很少人稱孔子、孟子學說,偏偏以儒來尊稱,儒家、儒教、儒學。

以太史公的說法,“夫儒者以六艺为法,六艺经传以千万数,累世不能通其学,当年不能究其礼,故曰”博而寡要,劳而少功“。(《史记》,中华书局出版社,2005年3月第一版,2487页)到了宋代,才由大儒朱熹定出「四書五經」,做為經典。四書是「論語」、「孟子」、「中庸」和「大學」,五經是詩、書、禮、易和春秋(詩經、尚書、禮記、易經和春秋)。其實,「中庸」和「大學」,都是從「禮記」中分出來的。也可說是三書,而不是四書。而禮記又在五經裡面,似有些重覆了。我們要如何理解儒學?歷來有很多解讀,我想以四書五經作為儒的經典,是沒有疑問的。問題是,儒家憑什麼說,詩、書、藝,等就屬於它的經典?其他流派也可以擁有嘛?像「詩」,它本身就屬於文學的東西,儒就把它作為經了,稱為「詩經」。特別是「易經」,被儒家稱為首經。它雖然是一部算卜的書,但它的「係辭傳」既是一個充滿智慧的人生哲學觀。有人說「易經」是道家的經典,易經所說的內容,更多是道家的東西。如「易」說「易無思也,無為也,寂然不動,感而逐通天下之故」,又有說「神無方而易無體」,這些話,是十足的道家思想。而儒說「易經」是他們的首經,並說易經的「繫辭」是孔子所作。「易經」當然就屬於儒家的經典了。

我想,儒家把「易經」作為他們的經典,而且作為首要經典,不是沒有道理的。如果沒有「易經」做為儒的理論基礎,儒的一切道德倫理,就沒有憑據依靠了。就是說,它就沒有一個根基做為儒這座大廈的建設了。儒家的道德論說,就不能成立了。所以儒家把「易經」作為他們的首經,就是必然的了。

我們來看易經所說的內容:「易有太極,太極生兩儀,兩儀生四像,四像生八卦」。就是說,我們這個世界,是這樣生成的,最初是一個天,然後生出天地,有了天地這個陰陽兩儀之道的演變,我們地球在這個兩儀的運作下,春夏秋冬四季就出現了。然後就出現雷電風雨,金木水土火等就生成了。最後就有了動物、植物、人類各種生物生活在地球上。易經這個說詞,就是說我們人類這個世界,是有一級一級有序地生成的。先有天,然後有天地,有天地,然後有四像,有四像,然後才有八卦。這個易道,是有等級的,天尊地俾,所以儒家就提倡「尊尊等」。所謂的「天地人君師」就是這樣來的。以前的五四運動,批判儒家傳統學說,說儒家強調等級制度,是禁錮中國人思想發展的枷鎖,說不能反皇帝, 是中國不能民主的罪惡禍首。實則是歪曲了儒家的天命觀。現代的社會,它的結構,也是要有總統、部長、市長等一級一級的等級制度嘛。而且 儒家提倡的「天地人君師」,把人放在第三級,在「君師」的前面,它是遵循天道而行的。我们人就要讲“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”的“尊尊等”关系。不是我们人硬要如此做,而是天道就是如此运行的。儒所讲的一切,都是根据天道而来的。「序卦」有說:「有天地,然後有萬物;有萬物,然後有男女;有男女,然後有夫婦;有夫婦,然後有父子;有父子,然後有君臣;有君臣,然後有上下;有上下,然後禮儀有所錯。」(「圖解易經」祖行編著,30頁)易經的算卜,強調六爻成一卦。為什麼是六,而不是七、八或九呢?〈易。系辞传下〉有曰:“〈易〉之为书也,广大悉备,有天道焉,有人道焉,有地道焉,傔三材而两之,故六。六者非它也,三材之道也。”〈易〉的卦,其最终目的,还是落实到人的身上。我們看爻卦,好像只是用陰陽來算卦,以為易是講陰陽兩道,但易經就說了,沒有人道,算卦就沒有意義了。這個一陰一陽的卦,最終,是要為人服務的。所以易經不只是講陰陽之道,它講的是三材之道。即它的目的,是人要站在卦的那個位置,才能安身立命的道。所以我對仁有一個解釋:就是人如何站立在天地之間。易經有一句話解釋仁:「何以守位曰仁」。做人做到最佳的位置,就是仁了。也就是說,你做父親的,要盡父親的義務,做部長的,要盡部長的職責,做什麼,要像什麼,不要越級做你不該做的事。不要妄自菲薄,隨意去批評你的上司,批評你的長輩。這就是儒家的「尊尊等」。「尊尊等」的倫理道德,是從天道的「天尊地俾」而來的。

儒家學說除了強調「尊尊等」外,還強調「親親殺」。什麼是「親親殺」呢?  親親殺就是強調親情關係。易經說「一陰一陽謂之道」,在易經裡稱一陰一陽就是夫婦之道。沒有一陰一陽之道,易就不能成立了,乾坤就毀了,乾坤毀了,易道就不能成立了。所以夫婦之道,是最親密的關係。由父母生出的子女,當然也就是親情關係。所以儒家特別強調這個親親殺。孟子罵墨子的謙愛,是無父無子,沒有人性,就是這個道理。儒家特別強調孝,對父母要孝順,對長輩要有敬,朋友之間要有信等。就是天道如此,有親疏、遠近的關係。「大學」裡有說「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」,一個人修身不好,就說他有能力治國是不可能的,同樣道理,一個家庭窮噹噹,家不像家,就說他可以平天下是不可能的。儒家這個「尊尊等、親親殺」都是根據易的天道而來。後來孔子的孫子思作「中庸」,就把這兩條寫出來,作為儒家的倫理道德。

如果我們理解了儒家這兩個倫理教條,就抓住了儒家學說的中心思想。讀四書五經,就比較容易理解了。孔子為什麼那麼強調禮?「非禮勿聽,非禮勿視,非禮勿動」,一切行動都要合乎禮節,就是禮的行為規範,是用來維護「尊尊等,親親殺」的。「易經」好像講了許多深奧難懂的道理,讀來不知所芸?其實就是「簡易」兩字,《易。系辞传上》对此有特别的说明:“乾以易知,坤以简能;易则易知,简则易从;易知则有亲,易从则有功;有亲则可久,有功则可大;可久则贤人之德,可大则贤人之业。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。天下之理得,而成位乎其中矣。"人類要繁榮發展,沒有夫婦之道的親親殺不行,而人類要和諧相處,沒有尊尊等作為社會秩序維繫也不行。所以儒家文化,也可以簡潔為「天道文化」。就是天道下的人類如何文明、有序地發展的文化。我稱為天下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