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注意

知识共享许可协议

本作品由黃鶴昇创作,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3.0 未本地化版本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

先驗哲學研究(二)

二、探討意識的來源

我們現在就來探討意識的來源。意識是如何產生的?我們人是如何認識事物的? 如何對事物進行概念從而得到知識的?

關於意識的產生,唯物論者認為是客觀對象給予我們知識。是外界的對象,反映 到我們的大腦神經,被我們所感知,然後才形成概念,從而使我們得到知識。我看到一 條狗,我才有狗的概念,我認識了狗,我就有了狗的知識。我從沒有看到過或聽過狗 的有關情況,我內心當然就沒有形成狗的概念,因此我不可能有狗的知識。假如外界 一片空無,沒有客體反應到我的心性,我當然就一無所知。以唯物論者來說,是客體對象決定我們人的意識。沒 有對象,你拿什麼來做概念?思想無內容則空。可以說沒有客觀對象的出現,我們人不可能有知識。知識 的來源,一定要有對象,而對象的出現,是外在於我們內心的東西,即不屬於我們本 身的東西。它是從外面進入我們內心而起作用,從而使我們產生知識。這就是唯物論 者說物質決定意識的一個有力論據。然,唯心論者則反其道而說之,你客觀對象雖然 重要,沒有對象進入我的內心感應,我當然沒有知識,但我心若沒有將對象形成概念的 功能,即我沒有知的判斷功能,我何來知識?你客觀對象出現再多,我們人的意識對它不 起作用,即不對它做概念,我們也沒有知識。世界上有很多動物、植物,或許他們有感知,但它們沒有形成概念的能力。只有人,才能生出知識。所以說,知識是我們人的心性產生出來的,沒有思維,就沒有知識。這就是唯心主義者有力的證據。因此,從認識論上來說,客觀對象與意 識是一個矛盾兩個方面的關係,兩者是相互辯證的,是相互依存的關係。誰都離不開 誰,失去一方,另一方就不能成立。這就是康德說的:「我們的一切知識,都從經驗開始,這是不能置疑的」的論斷。所謂的經驗,就是有東西經過我們的心性,使它發 生作用,從而得出經驗性的概念。然而,以唯物與唯心來探討意識的起源,在我看來 已沒有甚麼出路,唯物與唯心爭論到最後,不是獨斷論就是懷疑論。因為宇宙是無限 的,物自體是不可知的,而人用來做意識形式條件的空間、時間也是無限的,這就使人的 認識得不到徹底的解決。它上到形而上時,沒有經驗做奠基,就成了猜測和空想的推 論。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就出來了。這個世界是從何而來的?我們人類何以會有這 個宇宙世界?永遠探不到源頭,永遠有未知的東西在等待我們認知。當初亞當與夏娃 偷吃上帝智慧之果時,不知道會有這麼麻煩:要知,知不盡;有不知,又不甘心情願, 心性要迫使我做出概念,兩頭都不到岸。我們人類如何打破砂鍋問到底呢?那個靈魂不死,意志自由,上帝存 在等等問題,都在爭相向我們內心發問,使我們的情志不得安寧。

唯物論與唯心論不能徹底解決人類認識的問題,我認為就是它們都採取驗後的 兩分法,即在經驗性的意識上進行邏輯分析。一個事物不是A ,就是非 A。這種兩分 法的絕對論,在時空無限,宇宙無限,「物自體」不可知的情況下,不可能有一個徹 底的、明晰性的結果。記得在臉書有一個人發一個打賭,說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對立 面,如果有人指出有一事物沒有對立面,他就奬給一百萬元錢。我在他的臉書留言: 一個圓球,任何一點都是中,它是沒有矛盾對立面的。這人也不見對答,大概就此不了了之。有人還拿出中國古人的《易經》來吹牛,說《易》的「陰陽」學說就是黑格 爾的矛盾論,是最辯證的科學。其實,中國古人所謂的得道,是沒有任何矛盾的對立 面的。這就是說,得道之人,必須是在陰陽之上,或是在陰陽之中間(中庸),他不 能有陰陽矛盾對立面的影響,他才是自由自在的,才是達到絕對的自由。這個絕對自由之 人,那還有甚麼「陰陽」之道呢?陰陽,只有在人道上進行辯證,也就是說,是邏輯 分析辯證之道,並沒有達到哲學的徹底性和明晰性。所以我們要尋找哲學的出路, 靠經驗性的邏輯分析,是行不通了。康德在形而上學成為Hecuba「海枯拔」後而開創出一門 新的哲學:先驗哲學。我們來看看康德的先驗哲學能否解決這個人類智慧的問題?康德提出:「我們的認識是如何成為可能的?」這句話太有哲學意義了,因為有了人,才有這個意識的出現。就是說,只有人,才具備有智的存在。「我們的認識是如何成為可能的」?也就是說,我們的心性是如何去認識事物的?康德把客體抽掉,專顯心性的先驗知識。這種哲學,我認為不是唯物,也不是唯心,而是一種先驗的認識論。

我們探索人類的認識時,知道世界上只有人,才有此思維,就是說,只有人才有此理性。雖然說思想無內容則空,沒有客體對象,我們不可能獲得知識。但我們可不可以想想,拋開客體,拋開經驗性的東西,單就心性有什麼東西,能使我們認識事物,做一個純粹的先驗探索呢?即探索心性純粹的東西。康德的先驗認識論,就是如此開道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