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注意

知识共享许可协议

本作品由黃鶴昇创作,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3.0 未本地化版本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

先驗哲學研究(三)

三、康德先驗哲學給我們的啟示

為了更好地理解康德的先驗論哲學,我們來看看康德所說的這個「先驗論」。 康德在他的《純粹理性批判》導言中就明確指出,他的「先驗哲學觀念」(Idee

der Transzendental-philosophie),說的是「驗前的知識」,這種知識是純粹的(reinen),是沒有 摻雜任何經驗性知識的。康德的哲學有「純粹感性」、「純粹知性」、「純粹理性」之說,這個「純粹」(reinen)的東西,就是將經驗性的知識排除在外,在經驗之前我們的心性, 有甚麼東西能使我們的驗後知識成為可能?這個我們心性固有的東西,就是純粹的。也就是說,它是我們天生就有的東西。其實,康德說這個驗前知識,就是我們人 的心性能力,即在我們的身心裡面裝有甚麼東西,能使我們與對象發生關係,從而獲 得知識。所以,康德說「純粹的」,就是排除經驗性的東西,即排除客觀外界的東西,單就我們心性有什麼東西做闡述。這個純粹的知識,是沒有客體摻雜其中的。即我們不能拿經驗性的知識來說事,它與經驗性知識是不同的。它是我們人類腦袋自有的純粹認識能力。康德這個先驗認識論,就是對我們形體之下的心性探究。這個知識,說的就是我們形體之下看不見、摸不著的思維能力,即心性能力。 康德稱之為「認識的形式」、「認識範疇」、「先驗邏輯」的東西,就是心性固有的東西。這個知識不可能是形而上的,(意識還沒有出現,那來思辨?)只能將它納入形而 下之下來考察。西方哲學的形而上學(Metaphysik),說的是形體之上的意識,即抽 象的抽象,也就是意識意識的東西(亞里士多德:思想的思想)。康德沒有把他的哲學擯出形而上學的範疇也是說得過去的,因為康德 的先驗論也是講抽象的東西,講心性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純粹知識。而以我們中文「形而上」與「形而下」之解,說康德的 哲學是形而上的,那就產生很多誤解,以為康德還是在講思辨哲學的那一套,還是講 普通形式邏輯抽象思維的那一套東西,這就很難悟覺出康德先驗哲學的真諦來。有人認為康德 的哲學是說思維的規律、思維的法則。這話看似不錯,實則沒有點到先驗論最精妙的 核心部位:這個「純粹概念」與「先驗邏輯」的問題,即什麼是純粹感性、純粹知性、純粹理性的東西?康德 說:「我們在這裡所需要的是藉以正確辨別純粹知識與經驗性知識的標誌,經驗告訴 我們的事物是『如此如此』,而不是事物的『不能不如此』。 」(舉個例子:我看到一條狗,經驗告訴我們的是一條有四條腿的動物,為什麼我們不可以概念它是豬牛羊?「不能不如此」地概念它是狗。)康德進行一番論 述後,接著說:「因此,由於這個實體概念用來迫使我們承認它的這個必然性,我們就毫無選擇,只得承認這個概念是處在我們驗前知識的能力裡的。 」1康德,《純粹理性批判》,華中師範出版社出版,韋卓民譯,二○○二年七月第二版,第三六頁。)這個「處在我們驗前知識的能力裡的」概念,不是在我們腦袋裏早就存有了嗎?這個概念沒有與客體現象發生關係之前,它是純粹的。也就是說,在我還沒有與現象狗發生經驗之前,狗的概念早就在我的心性裡存有。就如人臉識別電腦技術,它預先就裝有你的臉像圖碼,你一出現,它就對上了。不會認錯是張三李四,這就是你,「不能不如此」。但這個純粹概念,如果沒有經驗,我們也不知道有沒有。他是看不見,摸不著地存在於心性裡。是現象的出現,才使得這個純粹概念顯露出來的。

康德的先驗哲 學,說得再清楚不過了。他要說的,是人有一種驗前或超驗的知性、理性能力,這種知識,不和對 象有關,而和人們知道對象的方式有關。這個和知道對象的方式有關的學問,就是康德要論述的先驗哲學。

康德對先驗知識有一個明確的限定,他說:「即並不是任何一種驗前知識都應 該稱為先驗的。而只有我們藉以知道某些表像(直觀或概念),只能在驗前使用或者 只是在驗前成為可能,而且又知道何以是這樣的,這種驗前知識才稱為先驗的知識。 這就是說『先驗的』這詞是指『關於知識的驗前可能性』或『知識的驗前使用』這樣 的一種知識。 」康德把他的「驗前」(a priori)知識規定得很嚴格,他說:「我們 把所謂驗前知識理解為不是不依賴某一次經驗的知識,而是絕對不依賴任何經驗的知 識。 」這種沒有經驗性的知識,就是純粹的心性知識。康德把他的書名取為《純粹理性批判》,就表明不是理性批判,而是純粹的理性批判。這個「純粹的」(reinen)定語,是非常重要的,是理解康德先驗哲學的一個關鍵詞。有人讀康德的《純粹理性批判》,不能來個思維反轉,以為康德說的是理性批判,把經驗後的知識進行一番理性批判,完全把康德說的「純粹理性」搞錯了,這個「純粹理性」,是沒有經驗性知識的理性,人類心性固有的理性。這個純粹理性,就是由先驗邏輯(胡塞爾稱為純粹邏輯)建構的認識程式所決定的。

康德這個先驗哲學,給我們有如下啟示: 

一、我們人能認識這樣那樣的事物,肯定在我們的腦袋裝有一套認識的東西,

否則我們不可能認識事物。這套東西是什麼?康德稱為「認識的形式」

1,康德,《純粹理性批判》,華中師範出版社出版,韋卓民譯,二○○二年七月第二版,第三八頁。 

2,康德,《純粹理性批判》,華中師範出版社出版,韋卓民譯,二○○二年七月第二版,第九五頁。 

3,康德,《純粹理性批判》,華中師範出版社出版,韋卓民譯,二○○二年七月第二版,第三六頁。

  (Form),以及認識的範疇(Kategorien)規律、法則裡有一套先驗邏輯的運作。即我們在沒有認識事物之前,我 們的頭腦必須有一套認識事物的形式和能力,它決定著認識出來的事物「不能 不如此」,具有必然、普遍的意義。這就迫使我們追問一個問題:1認識形式裡有什麼東西?2為什麼範疇能夠有規律、有法則地運作?認識不是機械的發展,而是以十進位甚至十二進位的發展,發展出理性的幻象邏輯?我們以此「反身求誠」,是否可以 探索出認識的根源以及認識的範圍和侷限性?心性包含甚麼東西和具備甚麼樣 的能力,我們才能認識甚麼樣的事物。心性沒有這個形式,沒有這個認識範疇,不可能認識出什麼東西來。而即使認識出來,也不是「不能不如此」的必然性、普遍性的意義。康德在這個先驗哲學上,已做了很多工作。他的批判,已把先驗哲學的架構揭示出來了。但我在研讀他的哲學中,發現從康德的形式、範疇以及先驗邏輯的演繹,可以構成一套認識的程式。從認識的程式去發掘、探求心靈這個東西,就發現一些康德沒有看清的東西,他的批判也有缺陷的東西。我把Form「形式」提升為Formel「程式」來考察,相信能把康德提出的「我們的認識是如何可能的」說得更清楚,更具體化。這對我們破解、明瞭「先驗哲學」會有很好的作用。

二、如果我們以認識程式來看人類這個心性的東西,康德所證明出來的「概念、連結、想像力、綜合、統一」等認識機能就是能動的、活躍的,有機可循的。並不僅僅是一種形式(Form),一個原理那麼簡單。他是有一套先驗邏輯在活動的。這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思維能動性。如果我們只從認識的方式去理解這個認識的程式,我們就只能得出認識範疇的規律與法則,看不到其程式裡的內容。我把康德的Form(形式)提升為Formel(程式)來探討,就把先驗哲學向前推進一步,明瞭了其中程式的一些內容以及運作方式,看清純粹概念與先驗邏輯的法則和規律。認識是有一條清晰的路徑的,它有一套運作系統。

三、康德這個先驗論,說的是驗前的知識,即先驗的知識。在我們還沒有與客觀世界 現象發生關係之前,我們的頭腦早就存有這樣的知識。這樣,康德的先驗哲 學就給我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:我們的頭腦,是否已包涵宇宙世界的一切? 宇宙世界運轉的規律、法則是否已裝置在我們的腦海中?中國宋代哲學家陸象 山(陸九淵,一一三九―一一九三)提出的「宇宙便是吾心,吾心即是宇 宙 」3的原理是否可以成立?人是否有一不求而存在的東西在我們的心性裡 面?而且我們從康德的先驗論知道,你再怎麼求知也沒有用,宇宙世界不可 能被你認識完畢,宇宙是無限的,物自體是不可知的,而空間、時間也是無限的,這一切都使人無法有絕對的認識。既然這樣,我們的 求知在我們的人生來說就是不全的和不完美的,認識是片面的、相對的,是有欠缺的。也可以 說求知是個無底洞,永遠達不到彼岸。求知是有限的。正因為這個先天認識條件的有限性,導致純粹理性的二律背駛。我們檢討康德這個在我們心性先天 就有的形式後,我們再進行反思:我們是否可以放棄求知,不要知識,回歸 心性的純潔?心性損去經驗性知識,他不就回歸原來純粹的心性形式了嗎?這就是老子「各復歸其根」的全而美的心性圓滿。康德這個「先驗論」,是否可以為我們打開上帝緊閉的伊甸園之門找到一條鑰匙,回到亞當與夏娃無憂無慮的伊甸園生活?即進入老子的道無境界,抵達釋迦牟尼鳳凰涅槃的人生最高境界?

四、我們從康德的先驗判斷知道,美是沒有概念,沒有利害關係,沒有目的性, 但符合目的性的心性愉悅。我們從康德這個判斷力的批判中,是否可以悟覺

3,《雜著》〈陸九淵集〉卷二十二,第二七三頁。

  到最高的審美價值觀來?即悟覺出老莊道無的「玄牝之門 」來?莊子為什麼 可以「獨與天地精神往來」、看到「天地之大美」?這個道是什麼?真的值 得人們去追求嗎?真的比求知更富有價值嗎?這個人類追求的最高境界,就是要使心性純潔。而心性純潔,只有損去認識的知識(經驗性知識),讓心回歸「純粹的」,不摻雜任何經驗性的東西。這就是老子「為道日損,損之又損,直至無為」的悟覺所得。

五,通過我們對康德Form(形式)提升為Formel(程式)的研究,是否可以解決上帝存在、靈魂不死、意志自由以及物自體不可知等問題,為哲學開闢出一片新天地?

我們從康德這個先驗哲學看到,當今製造的電腦,所使用的原理,都與康德的先 驗哲學理論有關。也可以說,電腦編寫的每一套程式,必須用到康德的先驗論,沒有 一套「驗前的綜合判斷如何可能的」運作程式,我們無論向它輸入甚麼,它是不可能顯示 出我們想要的知識的。電腦能給我們這樣那樣的知識,是它先前裝有一套獲得那種知 識的程式。而這個程式,已不是我們過往的機械性運作(《易經》的兩儀生四像,四像生八卦)它是以十進位的超驗形式推進的)。既然電腦的理論基礎是從康德的先驗論而來的,我們從電腦的程式來反觀我 們這個人類的心性能力,就可以探索出人的意識來源,以及明瞭人的認識能力和他的侷 限性。我們用電腦的程式去進行分析,看看康德所說的認識形式裡面包涵什麼東西, 能使我們認識出來的知識具有普遍性、必然性。這個看不見,摸不著的心性認識程式,就 值得我們反轉去探究了。我們從康德這個認識的形式及認識的範疇,再證明出陸象山 先生的「宇宙便是吾心,吾心即是宇宙」的悟覺,為「吾心」本就存有宇宙世界的一 切,無需再向外所求奠定理論基礎。這樣,就為我們回歸心性本體打下理論基礎,為我們悟道找到了依據。

1,老子,《道德經》,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,陳國慶、張養年注譯,二○○一年十月第一版,第二 七一頁。

為甚麼老子說為道要「損無」?我們知道,康德對認識論的探索,探到最後的「純粹理 性理念」時,就出現二律背馳。他為甚麼認為我們認識的都是現象,而 「物自體不可知」?康德將哲學分為自然的形而上學和道德的形而上學兩部分,他是 將理性的二律背馳交由道德的形而上學來解決的。他的《實踐理性批判》就由此而提 出解決方法,但我認為是有點勉其所難的,是有點淤塞不順通的。他將這一切歸於 一個道德律令來解決,也是意中之意,亦可以給人留下詰難。何以人先天就有這個道德律令, 而使人遵守呢?康德這個先驗的道德律令,也不能解決人生功德圓滿而達到至極的問題。

而康德將哲學分為自然的形而上學和道德的形而上學,很明顯就將認識論與道 德倫理論脫節了,他把認識不可知的「物自體、上帝、意志自由、靈魂不死」等,都 交由道德的形而上學來解決。康德知道他的先驗認識論,是不可能達到徹底的自明性 和絕對的自由的。以他的先驗認識而論,「物自體」是不可知的,上帝的存在,靈魂 不死,意志自由等是不可以實證的。因此,他就要設置一個道德的形而上學來解決人類這個靈魂 安放問題。他的道德形而上學是高於自然的形而上學的。他的名言:「我因此就得揚

棄知識,以便替信念(信仰)留有餘地。 」(Ich musste also das Wissen aufheben, um zum Glauben Platz zu bekommen.),康德,《純粹理性批判》,華中師範出版社出版,韋卓民譯,二○○二年七月第二版,第二十五頁。

  

這就是他認為道德哲學比自然哲學更重要原因。我們從康德的先驗哲 學,看看能否打通一條哲學通道:從認識論,直接回歸心性論,即不要知識,也不要 信念,讓心性空無。這樣,就沒有康德的純粹理性的二律背馳,也沒有黑格爾否定之 否定對立統一的辯證巫術。他是老子「各復歸其根」的自然本性。這種回歸,是自自 然然的,沒有半點認識論的悖論,也沒有道德倫理論的來回折騰。他是暢通無阻,直 通宇宙心的。即俗話說的「一了百了」的功德圓滿。